为了过审删减结局,这内地神作还是赢麻了 -

众所周知,1994年是影史最辉煌的一年。

《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低俗小说》等经典都诞生于这一年。

华语片也出了不少神作,像《重庆森林》《活着》《饮食男女》。

但,除了众所周知的神作之外,1994年也有被遗忘的佳作。

比如鱼叔最近挖到的一部内地电影。

当年它曾包揽金鸡、百花、华表等大奖,男主捧回四座影帝奖杯。

豆瓣高达8.3分。

图片

题材尖锐,拍摄极为大胆。

当年送审时,导演担心引发不必要的麻烦,主动删减了结局。

即便如此,评论区依然好评如潮。

「尺度大,氛围感强,表演朴实,给人以震撼」

「牛X国产片!」

「被低估的现实主义佳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片中所触及的社会现实,时隔30年再看也不觉得过时。

只可惜,看过的人不多,豆瓣仅3000多人标记。

本期奇案专栏,就来聊聊它——

《被告山杠爷》

图片

电影的开场,就是一桩「奇案」。

偏僻的小山村里,一个女人半夜跑到别人家门前吊死了。

图片

图片

她为何以这种方式自杀?

据传,住在这家的老人山杠爷(李仁堂 饰),逼死了她。

图片

山杠爷一把年纪,看着老实本分,慈眉善目。

但他惹上的事还真不少。

不止这一自杀事件。

同一时期,上头收到一封举报信,举报他违法。

当地立马派人前去调查。

图片

他们走访一番发现,事情比想象中严重。

山杠爷做了些什么?

他偷拆私人信件,把别人的隐私公之于众。

图片

当众打人,嚣张无比。

图片

更严重的是,他擅自囚禁村民,不允许他们吃饭。

图片

看不惯谁,一声令下就招呼一伙人围攻、霸凌。

图片

还绑人游街……

完完全全就是个村霸。

图片

这么一看,违法的事,板上钉钉。

但没想到,不仅山杠爷喊冤。

所有村民都坐不住了。

他们都说山杠爷是大好人,拍着胸脯保证他不会违法。

一个老妇人抱着一筐鸡蛋哀求检察官放过山杠爷。

图片

甚至那些曾被他囚禁、殴打的人。

居然也都纷纷表示谅解。

一个劲替他求情。

还说,「山杠爷就算打我们,也是为我们好。」

图片

原来,山杠爷是村里的一把手,大事小事都由他管。

他立下村规,严格执行,早在村民中树起了威信。

他又打又罚,并非无缘无故。

他把村里男人囚禁三天三夜,不给一口饭。

是因为那人成天喝酒,滥赌,动辄打老婆、打小孩,屡教不改。

图片

他惩罚自杀的女人,因为她虐待老人。

整天打骂婆婆,将老人的后背打出淤青。

图片

山杠爷不以惩罚为目的,只为了让他们改邪归正。

用他的话说,是纠正歪风邪气。

从来对事不对人。

后来,村子确实在他的整治下一片祥和,犯罪率低。

警察都乐得清闲。

图片

除了整顿风气,他还是个实干家。

带头积极铺路、修水库、建学校。

一心为村民谋福利,自己没捞过半点油水。

得益于他,村子每年都被评为先进村。

当初被他罚过的人,一开始还记恨他。

后来渐渐也都转变想法,对他心服口服。

所以这次,老人被扣上违法犯罪的帽子,村民们都伤心不已。

「杠爷是好人,怎么兴抓好人呢?

你们把杠爷抓走,我们村靠哪一个呢?」

图片

不知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觉。

30年前偏僻小山村的故事,看似离我们的生活相当遥远。

但却给人莫名的熟悉感。

山杠爷这一角色,很像生活中常见的家长、老师。

常常独断专制,让人畏惧。

但又善良、正派、无私,真心实意为儿女、学生考虑。

图片

影片难得拍出了对中国封建家长制的反思。

塑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父权大家长形象,又大胆提出质疑。

关键情节的设定,公然挑衅儒家伦理秩序。

片中,村民都对山杠爷心服口服,那又是谁向上举报的呢?

居然是他年幼的孙子。

图片

孙子的学校新开设了法律常识课,他上完课后,隐约意识到爷爷做了违法的事。

他曾告诉爷爷:

「爷爷,按老师教的课,你就犯法律了。

你把人捆起来游村,她又自杀了,就是犯法律了。

你打人关人,这些都是犯法律了。」

但爷爷却说不以为然,反而嘲笑老师迂腐。

「你们老师到过我们村吗,不晓得这里的事就乱教。

国有国法,村有村规。如果把一个村看成是一个国家,那村规就是国法啊。」

孙子觉得茫然,便向《法制报》写了封信询问,想知道到底谁对谁错。

结果没料,这求知欲居然害得爷爷被抓。

图片

不过,影片意不在反抗封建父权,而在于还原现实的复杂性。

此片创作者曾深入农村,实地调研数月,从现实人物身上取材。

对角色的塑造也夹杂着批判又同情的复杂情感。

结尾,法律层面,这件事完满解决,山杠爷被依法处置。

但情理层面,又让人于心不忍,留有更多思考的余地。

比如,我们都知道,尤其在偏远地区,酗酒、家暴的男人,很难单靠法律解决。

图片

山杠爷和检察官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这些事你遇上会咋办?

——尽量做思想工作,批评、教育,或者……

——卖劝世文?你们不了解农村,没两个读书人,卖劝世文有啥用?懒驴不打不拉磨,犟牛不打不踩沟。整治那些蛮横无理的刁汉泼妇,你就得用对付懒驴犟牛的法子,要不你没法镇住妖风邪气办正经事,更别想拢住人心奔富裕,这叫一蛮三分理,村里只服这个。

——国法只有一部,它给每个公民提供保护,不会因为偏僻落后就网开一面。

——话是这么说啊,可一地一俗不能照搬硬套吧?我到县城里开了一次会,随便吐口痰就罚我两元钱,不给钱就走不通路,你说这搬到村里行得通不?只怕要笑死几个人嘞!

这部电影让鱼叔想到了张艺谋导演的《第二十条》。

但,不同于《第二十条》充满希望的结尾。

此片中刚正不阿的检察官反而处于弱势,给杠爷定罪后,也百感交集,陷入自我怀疑。

图片

现实中,类似法理与情理,法治与人治的矛盾一直存在。

就像常年备受争议的体罚问题,也和影片中一样,面临人权保护和管教无力的两难。

最近教育部发文,严禁教师漠视学生欺凌行为,也严禁教师实施体罚。

就有很多人表示,教育霸凌的孩子,可能体罚更有效果。

图片

图片

以及前段时间引发全网热议的未成年刑责问题。

不难理解司法对未成年人长远的考虑和保护。

但很多人也都表示,确实存在很多朽木难雕的未成年人,宽容的态度和温和的教育,只会造成贻害。

对未成年犯罪者严惩重罚的呼声一直存在。

图片

种种现实问题给人的困惑,和电影给人的感觉一样。

理想状态是,法理和情理能相互包容,进步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能彼此理解。

可以想象,随着社会发展,法律的完善,社会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就像电影最后,杠爷告诉孙子:

「等娃娃们书念成了、长大了,明事理的人多了,刁汉泼妇就少了,干部就不用学我一蛮三分理了。」

图片

但社会的行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刘瑜所说的——

「人类往往要经历无数撕裂才会学会宽容,要被激情的烈焰烫伤后才意识到激情的危险。」

「在一个价值迅速变迁的时代,世界最终可能会变得更好,但是在此之前,它常常会变得更糟。」

对此,电影很难,也无需给出确定的回答。

能拍出种种切肤的撕裂和灼伤,就已经很难得了。

图片


相关影视
返回顶部